简单录音技术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辅助运用
简单录音技术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辅助运用
黄鸣霄
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课堂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发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注意。更有近些年市、省及全国的音乐优质课比赛中层出不穷的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更是将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在教学理念上凸显了音乐的审美功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了音乐文化融合和多元化,重视了多媒体的运用,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在很多的小学唱歌教学课中,都能充分发挥小学音乐唱歌课的目标导向和激励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
当然,在小学阶段,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它简便、经济、大众化、易普及的优点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老师在不断寻求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歌唱潜能,提升唱歌课的有效教学方式,提高唱歌教学的效率,以待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在这里,我想就我在小学中简单录音技术在音乐课上的一些运用做一些分享、交流。
一、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和想唱好歌的愿望。
大学时学过一段时间的电脑音乐,录音做的比较娴熟,后来在小学任教后,偶尔发现很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觉得自己的声音能从音响中传出很好玩,感觉就像电脑、CD上传出的某某明星的声音一样,对此感到很新奇并想自己也试一试。于是,孩子们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听听自己唱歌的声音”,他们想尝试,唱一首歌,让我录下来给他们听听。这时,我不会轻易的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是放了一首小学专业合唱团所唱的歌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你只有基本达到他们的水平,我才会给你们录音(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把握好“吊胃口”的尺度)。孩子们为达到自己的的目的,在课堂上特别认真,全力与我配合,并主动思考在课堂中所教授歌曲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积极地探究歌曲演唱中情感处理办法和字、词发声的方式,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歌曲演唱上。当然,孩子们的坚持与努力让他们基本达到了我心中的基本要求,我给他们录了音。“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明星录歌,没想到自己也能录歌,这种感觉真不错!”孩子们发出了感叹。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勇于实践与探索的力量源泉,当他们有了兴趣、目的和追求时,他们就会积极的实践来释放自己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想唱好歌的美好愿望。
二、发现问题、改正缺点、完善唱歌
当然,我这个“录音棚”就设在音乐教室里的,非常简陋,一个全向型话筒,一张外置声卡,配置稍微高一点的电脑,和录音软件。孩子们在听完自己的录音后,自己会有一些不好意思。因为从音响里传出的声音并不像录音棚里明星录制出来的声音,再加上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失真效果,让孩子们发现,录音中自己的声音与平时自己的声音不同,他们能从声音中听出自己在演唱时的声音状态好不好?音准是否到位?节奏是否准确?孩子们能与老师所播放的范唱录音比较,这时就会发现很多的不足。一些进过录音棚的老师肯定知道,平常我们在演唱或舞台表演时,都能听出自己的音准,节奏没有什么问题,当录音之后才发现,有的音在录出时会很“飘”,节奏不是那么准确或者情感不是那么的到位等现象。就连一些平常唱歌本来很不错的同学,也会发现自己老是出现跑调、抢音等情况。就像很多实力派歌手在录制CD时一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是在不断的纠正中和改进中达到完美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特别是处在浓浓兴趣中的孩子们,他们会要求老师不断地指导,不断地示范,不断的纠正,直到短时间他们能够达到的最好水平,至少音准,节奏不会出现大的错误,听着比较“顺耳”,他们才会恋恋不舍的离去,期待着下一次的录音过程。
在这时候,我们的音乐老师就可以很顺利地去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发声技巧,孩子们也会学得很认真,远远超越平常我们“说教”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一切都向着健康、良好的的课堂氛围发展着。通过不断地实践活动的学习经历,学生能亲身体验并理解歌曲所包涵的情感,进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唱歌能力,最终能用较自然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通过探讨过程,能使学生感受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感悟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增强了群体合作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加深了对音乐的体验与感悟,使身心获得自由舒展,享受到美的愉悦。对孩子们来说,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能体验到音乐艺术的美感,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整体共鸣,更能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不断地艺术实践中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达到美育的功能。
三、合唱教学中直观、清晰
音乐是激发人们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作用于人的听觉,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合唱所产生的魅力。
而在合唱的排练过程中,小学生对于合唱的声部融合及音准、情感等效果不好把握,经常会有声部相互影响、混淆、声部不清晰等现象。学生可以单声部唱得很好,但在融合时就会出现问题。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录音软件中声轨的特点,先让每一个声部的孩子跟随伴奏单声部先期录制一个样本(如果是钢伴,需先录制好伴奏)。利用音轨独奏的特点,可以让孩子们单声部欣赏,感受每一个声部与伴奏的融合效果,再逐步感受声部叠加的效果。孩子们可以欣赏到自己声部的特点,也能了解自己声部与其它声部融合后的感觉,可分解,可逐步融合。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了解整首合唱歌曲的结构,每一个声部的处理、构成、作用就会很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也能较容易的掌握合唱歌曲的要点,达到声部清晰、均匀、和谐的效果。同时,这种新奇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对学科优生的培养及对全班的带动效应
一个班级中由于年龄、兴趣、基础等原因,总是存在优生与差生,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先培养出一些学科优生,并让他们在班级的音乐课中起到积极地带头、示范和榜样作用,那么,这一部分力量将会给整个班带来良好的教学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简单录音技术帮助一批对唱歌感兴趣并愿意钻研的学生先发展起来,用他们的力量去影响大多数同学加入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成功与快乐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真正达到以音乐的美感感染每一位学生,以丰富的情感陶冶每一位学生的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著名美籍华裔指挥家、音乐剧专家、作曲家,人称“中国音乐剧教父”的刘键教授曾经说过:“歌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有的权利,我们都可以好好利用自己这个独特的好乐器。”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心情,用歌声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努力地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多种资源,运用多种合理、有效、新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让课堂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让孩子们的歌声乘着兴趣的翅膀自由飞翔,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感情,从中感悟到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真谛。
作者单位: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8000